期刊简介
本刊由教育部主管,北京大学主办。办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、普及与提高并重的方针,及时反映我国CT和MRI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,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。
往期目录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-
2019
首页>中国CT和MRI杂志

- 杂志名称:中国CT和MRI杂志
- 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
- 主办单位: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
- 国际刊号:1672-5131
- 国内刊号:44-1592/R
-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知网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磁共振波谱NAA与Lac在脑梗塞各时期的临床意义
戚婉;张彩霞;黄成华;许亚晔;叶成斌;阮甦
关键词:磁共振波谱, 脑梗死, 代谢物
摘要: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区域内细胞代谢特点及演变规律,寻找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,为临床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.材料与方法 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为: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10例;6-48小时为急性期52例;2天-6周内为亚急性期25例;6周后为慢性期13例.采用点解析波谱序列(PRESS),TR=1500ms,TE=135ms,两侧相对应部位单体素采集.寻找N-乙酰天门冬氨酸(NAA)和乳酸(Lac)在脑梗死的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,并选取与病变对应的对侧正常区域作为对照组.结果 超急性期10例均出现Lac,而NAA改变不明显;急性期52例Lac均增加,NAA显示不同程度地减少;亚急性期25例,其中17例Lac开始下降,但浓度维持较高水平,其余8例未见明显乳酸峰,NAA进一步减少;慢性期13例,其中11例仍可检测到一定浓度的Lac,2例未出现明显Lac峰.结论 NAA 与Lac的变化可作为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,MRS能非损伤性地监测脑梗死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规律,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.
友情链接